告別式遺照、喪禮遺照要如何挑選?喪禮過後遺照要怎麼處理呢?4個注意事項
家中親人過世之後,需要為親人準備照片當作是遺照,遺照會放在靈堂和告別式會場,除了是方便家屬、親朋好友和禮儀人員快速辨識位置外,也能讓家屬有親人在場的陪伴感,也能透過照片緬懷亡者。
遺照該如何挑選?遺照挑選時有四個注意事項!
靈堂遺照尺寸一般是15吋,用在告別式會場的遺照大小,會依照禮廳的大小放大或縮小。一般大眾對於遺照的印象就是一張大頭照,但現在亦可使用一般的生活照當作是遺照。在遺照的選擇上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實體照或電子檔(光碟)均可提供
- 建議準備3~5張照片以防萬一
- 畫質清晰且解析度高(以免放大失真)
- 獨照尤佳、正面照、人像大且清楚明顯
告別式結束後遺照的處理方式?
傳統禮俗中的遺照處理,告別式辦完就會將遺照收好,直到一年後(對年)才拿出來掛在家中,但因為曾有人因為懸掛自己親人的黑白遺照在樓梯間,結果被鄰居報警處理,警方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將該人移送法院裁罰。故若要將遺照掛在家裡,務必注意不要將遺照放在會使外人看到處,以免衍生法律問題。
現在因為台灣人的家裡空間比較小,沒什麼地方可以掛遺照,做法大部分已改成在告別式結束後跟棺木一起火化掉,或是在對年結束後找個吉日燒掉。如果真的想要將遺照留下來,建議是掛在家中客人較不會前去的房間,如果擔心看到了遺照會傷心難過,也可以收藏起來保管好,用一塊紅布將遺照包裹好放在抽屜裡(紅色寓意大富大貴,表示對老人的尊重)。
是不是應該要提前為自己或家人拍攝遺照?
很多家庭在老人過了60歲以後,子女們就會帶老人去照相館照一張半身像,而且每隔幾年就再照一張,將來老人離開了,就可以從中選擇一張最近的照片當做遺照。有人會覺得提早拍遺照不吉利,但生命離開的總是這麼突然,很多老人還沒留下一張像樣的照片時,就已經離開了。
然而,如果還沒拍遺照,親人就已經離開的話要怎麼辦?
方法一:
可以從以前拍攝的照片中,找一張親人最近的、狀態比較好的完整上半身照片,只要請照相館按照遺照的方式來處理,照相館通常都會做專業的修圖與裁切,這是最節省成本也方便快速的一種方式。
方法二:可以將證件照進行處理
如果親人生前留下的照片比較少或是不太合適,那麼也可以使用證件照當作遺照。但是證件照有個缺點,若是老人的話,證件照可能是很久以前拍攝的,看起來會太過年輕。
人生無常,計畫往往總是趕不上變化。
為自己預留好遺書和遺照,並將重要文件整理歸納於一處,並非是不珍惜生命,而是讓家人不用煩惱後事的體貼作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