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殯奠禮流程、告別式喪禮流程整理!
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都將面臨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當親友過世時,我們必須面對處理後事的重責大任。其中,出殯奠禮流程是一個深具意義的儀式,它不僅是對逝者的最後致敬,也是對生者心靈的撫慰。出殯在台灣話又稱「出山」,是奠禮儀式後亡者遺體靈柩出發歸葬前往安葬的墳地或納骨塔的過程。
傳統的作法會延請道士或法師主持儀式,引領家屬陪伴亡者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這篇文章整理出殯奠禮流程,以及簡要說明奠禮後的喪葬禮儀,讓您能夠更加了解其中的每個細節,以及如何為您的親愛之人舉行一場有意義的告別儀式。
根據內政部發布的「現代國民出殯奠禮流程」資料如下
1.傳統民間自宅治喪的家公奠禮流程
這套禮儀架構可以傳承倫理並讚頌生命,具有莊嚴性。惟在儀式中應打破性別隔閡,可依長幼順序來安排主奠者,甚至亦可由夫妻同列主奠席;至於封釘時也應摒除非男性不可的做法,以與亡者有血緣關係者為主要考量;家公奠禮及啟靈出殯時,不應剝奪亡者配偶或其長輩參加的意願。
- 移柩:家屬手扶靈柩哀哭後,由與喪家同姓人員協助將靈柩抬至家奠禮場。
- 起柴頭:擺放喪家、女婿及親戚奠品,由家屬一一行禮,即所謂家奠。
- 點主:將神主牌點王成主,盼望三魂七魄歸神主;傳統土葬時係在墓地點主。
- 宗教儀式:延請道士或法師、僧侶誦經,也有安排在公奠後封釘前舉行者。
- 公奠:由與喪家有交情的機關團體代表前來靈前致奠或拈香行禮。
- 封釘:延請與亡者有血緣關係之同輩(不論性別)封釘,以祈子嗣昌盛。
- 旋柩:宗教人員帶領亡者家眷旋繞棺木,表達依依不捨之情。
- 啟靈:抬棺啟靈前往墓地或火化場,亡者家屬尾隨於靈柩後方。
- 辭客:發引走一小段路後,亡者家屬轉身跪謝外家與親友,以示不敢勞其遠 送。
2.殯儀館內治喪的家公奠禮流程
都會地區於公共之殯葬設施舉辦家公奠禮時,儀式雖稍有精簡,但仍可顯現喪禮的莊嚴性。
- 移靈禮:全體肅立,恭請神主牌位或是同時迎請亡者遺體或靈柩進入會場
- 遺族告靈:由亡者家屬於靈前,持香或燈或花,恭請亡者正魂登堂。
- 小殮入棺:若遺體已先行完成入殮儀式則免。
- 迎請尊長:無論亡者性別,由其子女於會場外,跪請父系暨母系尊長蒞臨。
- 靈前誦經:由宗教人員帶領家屬於靈前誦經祝福亡者。
- 家奠禮:依序以家屬→族宗親→外家、姻親→誼義親順序致奠。家屬致奠時 依家中排行安排主奠,若夫妻同時致奠,可並列主奠者席;另亡者 為女性時,其外家優先於族宗親致奠。
- 故人生平事略介紹與遺族致答謝詞。
- 公奠禮:機關團體公司行號公奠。
- 拈香:鄰居、友人等行拈香禮。
- 瞻仰遺容:由家屬及親友自由入內堂之停柩處,依序繞棺木向亡者告別。
奠禮後的喪葬禮儀流程
- 安葬:火葬為在火化場火化;土葬則是於墓地中掩埋。
- 晉塔:此是因現代人多行火葬。遺體火化之後,必須將骨灰置入骨灰罈貯放至靈骨塔。晉塔時,除了準備祭品祭祀亡者之外,同時也要祭 拜土地公,此與土葬需祭墓,拜后土之意相同。
- 返主與安靈:亡者埋葬完畢,奉神主 (魂帛) 歸來,在古代有「送形而往,迎精 而反」意涵,即「反主」。為神主 (魂帛) 安位祭祀,則稱「安靈」。
- 巡山與完墳:亡者葬後數日,子孫需親自到墳前巡視,檢查一切是否妥當,即「巡 山」。墳墓建造完成時,須擇吉日至墓地祭拜,為「完墳」。現今因火葬 者居多,因此巡山與完墳禮常隱去不作。
- 百日:死亡後第一百日須舉行之祭祀儀式。
- 對年:死亡後一周年舉行祭祀儀式,此為古喪禮「小祥」;兩周年則為「大 祥」。
- 三年 :依循古禮,若是父母喪,需守喪三年 (27 個月),現今僅於喪滿周年 後,擇期舉行「三年」祭祀,即古「禫」禮,表明遵守「三年之喪」禮 俗。
- 除靈與合爐:三年」禮舉行後,表服喪期滿,喪禮至此結束,一切生活作息恢 復如常。須擇吉日將亡者靈位除去 (除靈),並將神主 (魂帛) 燒化,亡 者名字寫入祖先牌位,將香灰放入祖先香爐,從此與歷代祖先合祀,為 「合爐」,即古代「祔」禮。而根據各地習俗差異,「除靈」有百日後行 者,如泉州;有三年後始行者,如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