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過世對年與合爐 | 合爐流程、對年合爐、對年祭拜

-屏東禮儀公司-屏東禮儀社-屏東葬儀社-高雄禮儀公司-高雄禮儀社-高雄葬儀社-禮儀公司-葬儀社-殯葬服務-殯葬業者-生命禮儀-中式殯葬禮儀-西式殯葬禮儀-臨終諮詢-喪葬禮儀-環保葬

對年是什麼?合爐是什麼?對年合爐?對年計算?

關於對年的意思?什麼是作對年?對年計算?

逝者離開一周年,透過在世親人祭拜儀式,也就是作對年。也因為是逝者的第一個忌日,在世親人逐漸脫離喪事的哀痛,又稱小祥,體現作對年時,有著祈福及祝願的含意。

而在民間信仰與宗教中,對年也是指逝者到達冥府的第九殿,在世親人透過儀式祭拜、誦經及焚化金紙,幫助逝者累積陰德轉生或超渡。

合爐是什麼?對年合爐?

如果家裡有供奉祖先,在人往生後,會準備一個牌位與香爐,舉辦喪禮來祭拜逝者,不過,這只是逝者魂魄的臨時牌位,一般會在作對年時,進行合爐的儀式。同時也代表逝者的魂魄成為在世親人祭拜的祖先。

如果依照傳統禮俗,結束喪禮後,接著的祭拜儀式分別為:百日、對年、三年與合爐。而隨著時代變遷,會先作假三年的儀式,接著在作對年時合爐。

祭拜儀式名稱 早期作法 現今作法
作百日 親人離世後滿100日的祭拜儀式。
作對年 親人離世後一周年的祭拜儀式。 先進行假三年的儀式,接著在作對年時合爐。
作三年 親人離世後滿三年的祭拜儀式。
合爐 將離世親人香爐加入祖先的香爐中,使逝者變成祖先的儀式。

對年合爐可以提前或是延後嗎?對年碰到閏月?

在碰到閨月時會提前一個月,但不會延後。舉例來說,逝者的百日祭拜儀式為農曆的7月15日,明年的農曆7月15日,就是對年合爐。

閨月是什麼?對年碰到閏月?

在台灣,人民同時使用陽曆與農曆,但是農曆一年的天數比陽曆少約11天,因此農曆約三年左右會置入一個額外的月份,也就是閨月;而在19年的週期中,總共加入7個閨月,讓陽曆與農曆可以更精確的結合使用。

P.S:而親人離世12個月後作對年,如果當中碰到閨月(額外多一個月),將會變成13個月,這也是為什麼會需要提前一個月,以及死人無閨月的說法。

對年祭拜要準備什麼?對年祭拜有哪些物品要準備?

了解現今作對年的作法後,在吉日,流程便是先作對年,接著舉辦合爐。

對年合爐:菜碗和供品的準備清單

各地習俗皆有所不同,相關專業知識可諮詢

名稱 類別 內容
菜一桌、白飯一鍋 準備菜品,白飯及筷子十雙。 葷素菜色依照亡者生前喜好準備。
三牲 包括豬、雞和魚 豬肉可用五花肉替代,雞需要使用全雞,魚儘量要一整尾,不可切成段。
四果 選擇當季水果,通常以單數為宜。 常見水果如橘子、柿子、柳丁或蘋果皆可

不要祭拜成串的水果如香蕉、葡萄,因為不希望亡者會帶走成串的家屬。

米酒或清茶 準備一壺茶或一瓶酒,並擺放十個小杯子在靈位前。 每次上香都需要敬茶或是敬酒,種類則不拘,也可依往生者生前喜好而定。
紙錢 九金、銀紙各十二支、壽金、蓮花金 銀一仟。
發糕 紅圓、發糕各六粒 象徵子孫步步高升。
鮮花一對 百合花最常見。 為神明準備鮮花。

作對年比起作百日時,準備祭拜物品上會更豐盛,但整體流程與作百日大致是一樣的。

對年合爐流程有哪些?什麼時候合爐?

 1.祭拜祖先,合併神主牌位

       在吉時良辰,將進行祭拜儀式,為神主牌位上香、獻供,並告知將其靈位合併到祖先的牌位。

 2.保存祖先譜系,記錄新魂生歿年月日時

         在開啟神主牌位的儀式中,需要仔細書寫新魂的生辰和忌辰,同時完善家譜,以便將來的後代能夠清楚了解祖先的親屬關係並保留家族的譜系資訊。

3.神主牌位融合儀式 – 魂帛合入祖先牌位

  • 會將神主牌位上的魂帛燒掉,然後把其名字紀錄在祖先牌位上。
  • 再取一小撮神主牌位的爐灰,放入祖先香爐中,以示融合。
  • 從神主的爐中取出三支香,移至公媽爐,這個儀式被稱為「合爐」。

透過合爐將逝者與祖先聯繫在一起,並保持家族的譜系,也象徵他們的靈魂永遠存在於我們的記憶中。

 

對年合爐問答集

涵蓋了對年合爐儀式的相關問題,無論您是在參與儀式還是想了解這個傳統,希望都可以透過這篇文章帶給您需要的資訊。

對年合爐可以自己來?

因為合爐流程有很多地方要注意,像姓名、日期、稱謂等等,除非家中有了解對年合爐禮俗的人,不然大多會請禮儀公司處理。

對年合爐一定要誦經嗎?

不一定,有些家庭較慎重會請禮儀公司來張羅,家人溝通好即可,心情則靈最重要。

對年一定要參與嗎?

  1. 同姓的直系家人和媳婦都是要參與對年祭拜的,若無法參加的話,可與家人溝通,讓家中輩份最大的長輩上香轉達往生者。
  2. 若為出嫁的女兒,傳統禮俗中只能侍奉夫家的祖先,因此不適合參加。

對年禁忌有哪些?

  1. . 婚喪喜慶都不參加,不包白包和紅包給人,尤其不可去其他喪家,或包白包給其他喪家。
  2. 不過度慶祝活動、應酬或是拜訪親友。
  3. 不進出宮廟拜拜。

最後,本文章僅供參考及閱覽,各地文化習俗皆有不同,相關專業知識請諮詢。也可洽詢我們